-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
- 行业资讯
- >
- 养老地产
古语有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根据全国老龄委相关资料显示,从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29%。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的当下,许多企业意识到养老地产的重要性,纷纷加大资本投入其中。如今全国各地的老年公寓中,以本地老年人为主,入住率一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未来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对养老地产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养老地产发展前景广阔。
养老地产供需状况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宜居社区缺口巨大,未来适老宜居社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有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潜力巨大。
供给方面,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目前投资养老地产的企业主要是房地产商、保险商、社会养老机构。由于国内养老模式还在于家庭养老,进入企业或社会养老机构还占少数,导致目前许多养老住宅入住率不高,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供大于求的局面还一直存在。
养老地产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国老龄委相关资料,总结我国老龄化的形势和特点主要有,一是基数大,二是老龄化速度快,三是高龄失能老人多,四是农村高龄化问题突出,五是老龄人口呈家庭空巢化,独居现象突出,六是未富先老普遍存在。
而眼下,备受资本青睐的养老地产,主要存在六大问题。第一,高端扎堆,中端主流需求被忽视;第二,部分项目规模过大,与当地需求相悖;第三,部分项目定位不清,开发经营面临困境;第四,产业链缺乏衔接,彼此脱节;第五,盲目照搬国外模式,不适应国情;第六,老旧社区的老年居住环境改造责任主体不明。
总结来说,我国养老地产市场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乱象丛生的无序局面,发展相对粗放滞后。
养老地产未来发展趋势
当房地产业告别高周转、高利润之后,进入养老地产的企业,首要任务是将“服务”做到位。
中国的老龄事业,危在事业,机在产业,需做大老龄产业,以机解危。未来的养老地产发展趋势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的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对老年公寓的设计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综合性住宅可以满足层次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并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细分老年消费群体,针对国内中产阶层、归国华侨及异国来华养老者建设国际性、开放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别墅和老年康体中心等高端产品。
第三,建设针对中老年人市场的医疗、生活、安保等服务功能齐全的小户型房。具备完善的医疗、生活、安全保护、无障碍等服务功能的小区内的小户型房必将成为老年人购买公寓的另一选择。
第四,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老年人进入养老社区的目的就是安享晚年和健康长寿,因此对环境质量要求较多,而现有的养老院、福利院因历史原因,大多选址于市中心,噪音和空气污染相当严重,相信随着老年人对养老质量要求的提高,其老年住宅从主城区向城郊转移将成必然之势,且唯有城郊独特的地理环境才能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最后,企业不应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从居者本身的利益、安全管理和市场需求出发,老年公寓的规模不宜过大,这要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定。要依据老年人不同的经济和健康条件以及需求,建设不同档次的老年公寓住宅。但是中国目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老年公寓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经济承受力和需求为主,而不能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来源:中华网)